• tw-11134207-7rasg-m13yxxpu15ev55
  • tw-11134207-7rask-m13yxxpk05gn89
  • tw-11134207-7rash-m13yxxpu2jfc49
  • tw-11134207-7rasm-m13yxxptzquf13
  • tw-11134207-7rask-m13yxxpu14uwf3
  • tw-11134207-7rase-m13yxxptzqag56
1

一廠黃龍山黃金緞泥~西施壺180cc,純原礦壺,范暗明工藝師制

Regular price
NT$ 6,800.00
Sale price
NT$ 6,800.00
Regular price
NT$ 0.00
Worldwide shipping | 大時代普洱壺藝
Worldwide shipping
Secure payments | 大時代普洱壺藝
Secure payments
Authentic products | 大時代普洱壺藝
Authentic products
作者:工藝美術師 范暗明
容量:180cc
泥料:一廠黃龍山黃金緞泥
製法:擋坏
編號:Y450

本公司(彥記陶苑)所做的黃金緞泥~
經中國宜興海關檢驗:鉛 & 鎘〝均未檢出〞

本山綠泥原礦燒成為黃色,但有一些本山綠泥與紫砂泥共生
,所以很多緞泥茶壺裡有紫砂顆粒。這是正常的現象,不是添加紫砂。
但市面上也有添加紫砂的緞泥,為了就是視覺效果。
 
 本山綠泥,是指出產於黃龍山的泥礦,礦料開採出來呈現綠色的單一紫砂礦,古名:梨皮泥。生礦土呈淡綠色層片狀,燒成陶後現梨皮凍色(米黃色),產於黃龍山岩層與紫泥共生礦層中,僅數釐米厚,位紫泥上層與岩板間,俗稱“龍筋”。而且兩種泥性質一致,每層之間並非斷然分明,重疊的部分往往是紫泥、紅泥、本山綠泥混生,特別是可塑性和燒成溫度不會有很明顯的差異。很難區分,於是將其命名為“團泥”。團泥原礦畢竟數量少,其礦物組成為水雲母、高嶺石、石英及少量的鐵氧化物。
 
本山綠泥的地質分佈有兩種情況:
 
1.第一種是石英岩板(即黃石岩層,業界俗稱為“龍骨”)的下部貼層,作為龍骨下貼層的本山綠泥成分偏石性,石英含量較多,粘土成分較少,所以需要用較高的溫度燒成,窯燒時較容易開裂,不易燒成,但結晶性能非常優越。
 
2.第二種是蘊藏於紅泥(朱砂)、紫泥(紫砂)之中的夾層,也被稱為“泥中泥”。作為泥中泥的本山綠泥粘土含量較多,燒結溫度相對較低、燒製成功率較高。
 
段泥也是最難燒的,燒不到位就會吐黑,而且容易裂開。段泥的燒成溫度在1170度左右,燒成溫度比較高,所以一般原礦段泥都要燒到有點黃發青是上品。